什么是濕氣?
濕氣不是水,也不是汽水,而是像鼻腔內的分泌物一樣黏黏的東西。
通常是存在骨縫關節處,大家以為濕氣是小事,往往不當回事,其實濕氣才是各種各樣病癥源頭。
濕氣從來不孤軍奮戰,濕氣遇寒為濕寒,遇熱為濕熱,遇風為風濕,還有暑濕、痰濕,所以我們不要輕視濕氣,能正確判斷并除掉體內的濕氣很重要!
濕氣的存在有三個因素
一、因為吃了過多的油膩物,消化不了,堆積成濕;
二、雖然沒多吃,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,吃一點兒就膩住了,也會成濕;
三、還有就是環境、季節因素的影響,比如四川多濕,那里的人不吃辣椒就會不舒服。比如夏天,很多人體內都會有濕,身體會變得很重、很懶。
這三種癥狀歸根結底都和脾氣有關系,“濕重”是標,“脾氣虛”是本。
中醫說的脾,是負責運轉的,任何代謝產物的排除都要借助脾氣的力量。脾氣一虛,臟東西就要潴留體內。臟東西是什么呢?可以是多余的脂肪,也可以是異常的分泌物、排泄物。
胖人多陽虛“濕重”
很多胖人看似壯實,實為虛寒。特別是肚子上脂肪多、游泳圈越來越大的人,更不能忽略他們體質的寒性。你如果去摸這種胖人,他們的皮膚一般都是涼涼的。就是因為他們的身體自己知道缺少陽氣,本能地增多脂肪,以起到保溫的作用。
就像過去沒有冰箱的時候,夏天賣冰棍的人,都會用一條棉被包住冰棍,棉被是防止散熱的。胖人身上的脂肪起的也是這個作用,所以也就有“胖人多陽虛,而瘦人多陰虛”的理論,往往是越胖越虛,越虛越胖,形成惡性循環。
胖人的正確減肥方式應該是溫化寒濕,“溫”是增加代謝脂肪的能力,“寒濕”就是指那些不該積存在體內的脂肪。
小心愛睡覺的孩子是“濕重”
很多孩子,很乖,而且特愛睡覺,這也是被濕邪困住了。這些孩子之所以濕重,首先可能是孩子本身先天的脾胃不是很強,后天喂養的時候,家長可能沒注意到,傷了他的脾氣。
脾氣有消化食物、吸收營養、排出糟粕的能力,如果這種能力下降了,營養吸收不了的同時,糟粕也排不出去,留在體內就成了濕。帶著這些廢物,身體自然就覺得疲勞了,所以小小的年紀就容易犯困。
被濕邪擊中的典型癥狀是:身體總覺得疲勞,但這種疲勞不是因為哪里酸痛,如果酸痛的話,可能是你有血虛、血不養筋的問題。
1、身體發沉、發重,頭也發蒙,雖然頭不疼,但是不清爽;
2、皮膚上會有濕疹,胃口也不好,吃什么都覺得沒味道,嘴里發黏。
3、舌頭伸出來時,你會發現舌質很胖,顏色偏淡。癥狀嚴重的,舌頭邊上會有齒痕,甚至像孩子的小裙子似的,這叫“裙邊舌”,這就是比較嚴重的脾虛濕困了。
濕氣重,要理療,想要在舒適中得到養生,在無痛中得到理療,歡迎到麗森美容來咨詢了解!